第三章 血液 第三節 血液凝固及纖維蛋白溶解 【目的要求】 1.熟悉血凝基本過程。 2.了解抗凝物質及纖溶。 【教學重點】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。 【教學難點】 1.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。 2.纖維蛋白溶解。 【教學內容】 1.概念:血液由流動的溶膠狀態(液體狀態)變成不流動的凝膠狀態的現象稱為血液凝固。這一過程所需時間稱為凝血時間。 本質:多種凝血因子參與的酶促生化反應(有限水解反應)。 2.基本過程: (1)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(Xa、Ca2+、V、PF3)。 (2)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。 (3)纖維蛋白原降解為纖維蛋白。 其中,因子X的激活可通過兩咱途徑實現:內源性激活途徑和外源性激活途徑。 血液凝固具體過程:血液凝固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: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:可經以下兩種途徑形成:
3.凝血因子的特點: (1)除因子Ⅳ(Ca2+)和血小板磷脂外,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質。 (2)血液中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、Ⅺ、Ⅻ等通常以無活性酶原存在。 (3)Ⅶ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,但必須Ⅲ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。 (4)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臟內合成,且需VitK參與,所以肝臟病變成VitK缺乏常導致凝血異常。 (5)因子Ⅷ為抗血友病因子,缺乏時凝血緩慢。 4.內、外源凝血途徑的不同點:
5.機休組織損傷時的凝血為: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共同起作用,且相互促進。 六、抗凝和纖維蛋白溶解 1.血漿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質是:抗凝血酶Ⅲ和肝素。 肝素通過增強抗凝血酶Ⅲ活性而發揮作用。 2.纖維蛋白溶解系統: (+):促進作用 (-):抑制作用 3.正常情況下,血流在血管內不凝固的原因: (1)血流速度快,(2)血管內膜光滑,(3)血漿中存在天然抗凝物質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【課后小結】 本節的難點是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,內源性、外源性凝血,教師在講這一部分時,一定要認真細心,課件內容要豐富多彩,多結合一些臨床知識,開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。 【課后練習】 試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。 |